公司新闻 行业资讯

智能化治安卡口应用效能如何走出瓶颈

发布时间:2010-10-19 10:55:00阅读次数: 分享到:
 □阅读提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治安卡口在打击跨区、跨市甚至跨省流动作案方面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传统的治安卡口功能已经无法跟上社会发展步伐,而智能化治安卡口正日益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智能化治安卡口是公安数字化警务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科目之一。本文在阐述卡口系统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细致分析阻碍目前卡口系统充分发挥实战效能的种种表现,探讨如何消除阻碍从而达到促进城市间警务合作的目的。

    所谓“智能化治安卡口”,就是指将视频监控技术、网络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公安信息化建设成果引入传统治安卡口工作中,将公安网络中各种信息数据库直接用于卡口民警的日常盘查,改变治安卡口的工作模式和查控方式,实现道路信息实时监控、嫌疑车辆自动识别报警、嫌疑人及物的信息远程比对关联查询等功能一体化运行,提高治安卡口堵控能力。智能化治安卡口是公安数字化警务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科目之一。广州市从2008年5月开始在各主要城市出入口建设治安卡口系统,是全省率先全面开展智能化治安卡口建设的城市之一。本文旨在以广州市公安局治安卡口系统为个案,细致分析阻碍目前卡口系统充分发挥实战效能的种种表现,探讨如何消除阻碍从而达到促进珠三角城市间警务合作的目的。限制卡口系统发挥实战效能的问题及成因

  一般而言,导致卡口系统实战效能受限制的因素有两大方面,内因方面主要体现在卡口系统技术尚不成熟;外因方面体现在没有围绕卡口系统建立有效的建设应用机制,如卡口设点不合理、信息数据不鲜活、卡口职能单一以及警务协作机制不健全等。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误报率较高。系统误报的主要原因是卡口系统技术不够成熟,如晚上图像质量不高、容易混淆车牌字母和数字、无车型识别能力以及系统不稳定等等。

  ———截获率较低。截获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系统误报警以及报警后查实信息已过时。

  ———大量警情无人处置。目前,各治安卡口都基本上没有派驻民警参与守卡,单仅靠为数不多的专项行动或是个别实战单位在卡口系统上布控,自然无法充分发挥卡口系统的实战效能。

  ———部分卡点建设不太合理。一方面是因为市际卡口系统建设处在初建阶段,无法形成严密的多层次卡口防护网络;另一方面也和建设单位选址规划时没有充分听取最有需要部门的意见、卡点所在地区某些特殊部门的不合作以及因最佳卡点会跨不同行政区域而无法建设等因素有关。

  ———卡口职能单一。目前广州市公安局卡口系统主要职能仅仅限于查控盗抢车辆;少数几个破案单位通过在卡口系统上布控,利用报警信息开展研判和侦破案工作。

  ———信息数据不共享也不鲜活。各级公安机关不大重视信息数据的更新和采集,始终还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保鲜机制。

  ———警务协作机制不健全。目前且不说城市间治安卡口根本没有实现联动和互动,市内各区也大都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信息共享、协调行动、合成作战的局面,致使卡口实战效能大打折扣。加强智能化治安卡口应用效能的途径

  智能化治安卡口作为城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防城市建立社会治安防范网络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要以战略眼光来研究、解决智能化卡口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保证智能化治安卡口建设的持续与平稳发展,逐步健全和完善相关机制,着力加强以下“六化”建设。

  ———卡口系统研发维护自主化。要尽快成立专业的技术研发队伍,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治安卡口系统技术成熟度,同时,公安机关也应该建立一支过硬专业维护保养队伍,做到持续发挥卡口系统的实战效能。

  ———信息数据共享有效化。各地市公安机关内部应该尽快打破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垄断局面,形成最大范围内信息共享机制,各一线单位和基层单位要建立健全信息采集更新机制,确保信息的鲜活准确有效。

  ———卡口职能综合化。以堵截、查破案件和抓获嫌疑人员为基础,提升智能化治安卡口一警多能、一警多用的功能,综合执法,切实履行卡口民警既管治安又管交通的职责任务。

  ———卡口建设设置合理化。卡口建设首先应进行总体、科学的规划,并逐步推开实施。一般而言,卡口建设在规划上由内及外应形成四道堵防圈,前三道圈都在城市内部,分别是主干道、区间卡口及市际卡口,这三道圈是各市区域间协作的基础,第四道圈即是协作圈,是前三道圈的扩展。

  ———指挥管理快速反应化。要做到快速反应,需明确卡口的指挥机关,统一卡口的警种和管理部门将有利于卡口功能的发挥。

  ———区域协作全省一体化。实现跨市(地区)的系统部署和警务联动,充分发挥卡口系统的应用实效,必须由省公安厅全盘统筹,统一指导开展系列工作。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安局科技通信处 <转中国警察网>

版权所有 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8 皖ICP备17011049号-1 皖公网安备 34070202000048号
百度统计